首页 / 文章 / 人生是一种修行---1

人生是一种修行---1

发布时间: 2021/12/30   阅读次数: 861    来源: 三弦琴婚恋    作者: 小知小爱
生活是一场修行---1生活中很多让我们有两难的地步,就拿我们常说的“好人”“坏人”来说,我们到底是做一个好人还是坏人呢?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好人,九九八十一

生活是一场修行---1


生活中很多让我们有两难的地步,就拿我们常说的“好人”“坏人”来说,我们到底是做一个好人还是坏人呢?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好人,九九八十一难,历经万险,终成佛;可坏人只要放下屠刀,就立地成佛’。这种矛盾的心理我们常思考着,甚至诅咒着“坏人的不得好死”

好人是否继续做好人,坏人是否继续做坏人,都是个人在环境、经历、利益、欲望等综合因素下对人生的一次次选择“好人或坏人”,每次的选择都是在一念之间的选择。当两人因缘分相识,因爱相恋,因恋成家,恩爱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突然有一天当一方因“嫌弃”提出离婚的时候,我们是怎样的想法呢?

当人们是生活日益平稳后,当受到挫折后,常就想到了命运或因果,于是很多的去求签解因果,有的甚至去学佛信教,以解心中困惑与执念。我们中华文化中,希腊神话中,佛学中都可以寻找到甜蜜和悲伤的爱情故事的踪影。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走在一起,为什么甜蜜的爱情不能长久,也许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我们常说因果报应,也是佛学中常提的“业力”的因果关系,人生是充满欲望的一生,也是选择的一生,有些的因果在你第一次选择后就开始有注定的结果。都说缘分天注定,真的只有上天的原因,难道你自己没有一点原因吗!?

人生下来就分三五九等,有漂亮、有丑恶、有贫穷、有财富、有健康或有病痛等等的区别,在现代经济发展,物质富足的社会中,人们早已忘记人们追求物质的基本本质,早已忘记自己“心”的本质,忘记了知足,忘记了节俭,忘记了本质,就像去吃自助餐,在不吃亏的心理作怪下,海吃胡喝的让自己的肚肚撑着没有一点空间,对于五脏的承受能力早已忘记健康的基本诉求。事后总是说难得一次,下次不会了,撑着难受。可等下次面对朋友的邀约,美食的诱惑自己真的会决绝吗?

人的一生是追求梦想的一生,是为理想、信念、梦想奋斗的一生,为了我们不再衣不遮体,不再饥肠辘辘,不再居无定所,于是就奔波在追求的人生中,可现实与理想是千差万别的,可以是一步之遥也可以是一山之隔,于是有的人就不怕万难的一直追逐下去,也有的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就放弃,甚至不择手段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困难与挫折前有的人坚持与克服下去,有的就心灰意冷。都说:“哀莫大于心死”心若死了,就不会有希望,就不会再有梦想,也就没有成功实现自己的吃穿住行的基本要求,就更没有感恩父母,回报社会的因果关系。当然也会有一些对于自己的梦想过于美好,甚至没有开始就注定破灭的结局。

人的一生也是斗争的一生,当我们从降生的开始就在,感情、信念、学问、知否、金钱、财物、美色、权利等上不停的选择,甚至前赴后继的争当它们的主人,走向危险的边缘。当我们对金钱、财物、美色、权利无休止的追求中就慢慢地停止对感情、信念、学问等的追求。大家都知道“存在就是有它的道理”时间段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有它的作用,不管它是以什么形式的形态存在,在不同时间、地点、人物面前就会发生不一样的作用或效果。就像铁加入其他的元素就会造就硬度不同的材料,发挥想象和经验的结合,就会造就十八般武器(冷兵器),就像当初刀剑斧等冷兵器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温饱的和防御的作用,可当它的侵犯与杀戮的作用胜与温饱和防御的作用时,我们人类由冷兵器的主人,变成杀戮的仆人。这些都是在作为主人的人类一念之差的因果。对于在金钱和财物上的追求也是同样的道理,合理合法辛劳得来的会让我们心安理得,对于那些贪婪不择手段的最终惶惶不安。

人的一生也是持之以恒的一生,不管是生活、感情、事业要锻炼持之以恒的能力,要有激昂斗志,从来就没有一戳一撮而成短途。一件成功的事情和坚持不懈的斗志,辛劳勤奋的付出,不断挑战困难是分不开的。当钱来的容易的时候,往往花起来也就容易,感情也是如此,当我们不懂珍惜的时候,往往也就铸成失败的因果。

人的一生也是世事无常的一生,人在迷茫的时候,往往会陷入一种不能自拔的心境,其实这也是一时的贪念或不切实际的执着引起的,如果静下心想一想当初的初衷是否还在,对于感情之外,我是选择美貌、金钱、智慧,还是期望它们集于一身;当我们感情出现裂痕时,我们是否想过尽力去修去弥补,还是就此一拍两散。要知道当你想选择美貌、金钱、智慧,还是期望它们集于一身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的条件,是否想过对方的想法,还是过热的单相思。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看清自己才是一切的征途的起点,当我们自身清明,懂得取舍,懂得珍惜,懂得回报,懂得坚持不懈何不是平安幸福得来的因果。

人的一生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生,按佛教和道教来说就是一种修行,修身就是修行人的言行举止等外在和自身的知识涵养的综合所在;对于养性则修的是一种心态-清明玲珑。就拿说话来说:所谓骂死人不偿命与甜言蜜语这两种效果来说它们就是“蜜与毒药”的关系。一个人不同的知识涵养就会有不同的修行表现,这些表现就会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来体现,不同的心态就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所谓“祸从口出”历史上很多的大小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目前网上相传火火的那句“有一百种方法刑事他儿子”话语,就可以看出说话本人的素质和道德情操。看起来说话很容易,其实很难,更难的是一辈子说好话,做好事,修好心。

附注:业力”,英文是Karma,一指行为、言语、思想等各方面所表现的能力;二指婆罗门教、佛教语。谓不可抗拒的善恶报应之力。来自婆罗门教术语,后被佛教所引用。其作为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业力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可配合缘起论与无始无明化世界。 2、佛法所说的业力,根据行为属性,有善业、恶业。

客服热线:020-82299259
联系邮箱:dengni299@126.com


三弦琴婚姻信息咨询服务之三生之恋

苏ICP备202104119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817号

江苏省互联网违法和有害不良信息举报中心:http://www.js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