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7
其实,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对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一样真心的爱戴、珍惜、爱护。我们大自然中一切的产物都是有产量的,当然这产量有的是可以再生的,有的却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不停的寻找新物种来代替旧事物,其实就是资源的缺失和资源的涨价。以前大自然中的空气、水、阳光都是免费可直接享受的,可现在呢?
工业化的产生,让物品的量产后,价格的升或降就需要看是竞争还是垄断下的条件。都知道经济危机下资本家家的产品再怎样卖不出去也不会施舍给穷人或百姓,这是为什么呢?就如我们在课文中看到的,牛奶宁愿倒了也不分给百姓,产量和价格的关系我想都知道,另外,如果送那其中的运输费、人工费谁付呢?如果到工厂中领取,谁多谁少等问题或万一遇到暴乱怎办呢?最终就会出现:一头是大量贫苦百姓因为没有就业的机会也就失去家庭中的经济来源,没而另一头是养牛场倒掉了大量卖不掉的牛奶的现象。最终,这样的场面经历着才能有发言权,对于后辈也只能凭着理论和事件的总结来分析。如果有谁能说出决定的原因我想这理论的派系也就一家独大。
其实,现在的教育也差不多这样,学校周边、小区周边、繁华商场商业区都能看到各种培训班和补习班身影。为啥这么多,因为一些人看到或听到培训孩子是挣钱的事情,对于挣钱一些群体从来就没含糊过,不管有条件还是没条件都先上起来再说,相对于对学生或孩子负责和责任却先放一边,最终往往孩子的成功就是培训的功劳,失败就是孩子的不努力,对于退钱啥的也没含糊过,一个字“不退”。当这个市场变得无序增量的时候也是走向衰败的时候,当政府出手后很多不正规的就被退出市场。可这个过程最伤害的就是普通百姓的孩子,看看大家都在上补习班,于是心一横也去帮孩子报名,可到市场上一看价格吓了一跳,于是最终就有了大宝和兰蔻恼人的选择,而孩子们呢?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呢?
其实,在我们成长中遇到很多的人和事都几乎差不多的规律。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应该也需要用冷静的头脑来分析市场和个人需要,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天性都不可能同样的,因人而异,分别对待的培养和教育也是必要的,所以相信孩子和鼓励孩子我们作为家长还是需要学学。毕竟时代也不同了,孩子们的思维再也不狭小了。对于消费孩子们的认知都是高于父母的,吃喝玩乐在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哪怕你就是一个从山里来的孩子最终也会在学校和同学们的学习和交流中改变自己的认知,从而放开心扉决定去闯荡一番,这就不要说了在农村或城市中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们!
相对于孩子们的认识常常是不完整的,可在孩子们的心理却是正常或者因应该的,就如很多的平台中一张图和一段文字就新鲜出炉来博取大众的眼球,可图与文字是否有关系,是真还是假我们都不得而知,可偏偏就是这样的场景让大众在平台中津津乐道的评论或留言发表观点。难道不知道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吗?在很多的媒体或平台中,放一张妖娆女子在娱乐场所的图片或一张扫黄过程中的图片,随性配上一些文字。之后在平台留言中基本都是,类似:凭自己的能力吃饭有啥不对?
成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