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62-家事-活着-1

62-家事-活着-1

发布时间: 2022/06/05   阅读次数: 505    来源: 三弦琴婚恋
家事-活着-1今天早早的就去村陵墓园去悼念我的bobo今年93岁,就在一个月前被医院诊断为“脑溢血”而阶段性昏迷,后因momo年龄大了子女也较忙,就把bobo送

家事-活着-1

今天早早的就去村陵墓园去悼念我的bobo今年93岁,就在一个月前被医院诊断为“脑溢血”而阶段性昏迷,后因momo年龄大了子女也较忙,就把bobo送进养老院进行照顾,因为疫情的原因,控制人流提前预约,也许到现在亲戚朋友都没能去探望一遍。我也是现在有点后悔,难道我真的忙了一点时间也没吗?

记得最后的一面还是在他的家见到的他,那时他是在被医院诊断后劝说回家后的那一天,那时的我也刚刚被“方出”来,那时的疫情也是敏感时期,因为那个小区已是被“戒严”的小区刚刚被解除,当时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不能“乱走”,不过当时想了一下,还是冒大不为去了一下,那时的momo满眼的眼泪,他最喜欢的孙子也在旁边泪洒,当时围绕床边的周围都是自己的孩子、孙子、重孙们的家庭成员,bobo躺在临时搭的床,鼻腔内插着氧气管。看着bobo安静的模样好像一夜老十年的那种感觉,脑海中还浮现着最后一次喝酒的情景,那劝酒的情形还印在我心中。

伯伯一生基本上就是贩夫走卒的日子,他一生生有三子一女,目前最小的重孙辈才2岁,最大的已经18岁。他一生无文化不认识字,好在有他老伴相伴着,他们夫妻俩相差两岁,老伴文文弱弱的那种,夫妻俩也是典型的吵吵闹闹的哪一种。为了孩子后为孙子一直到现在的重孙辈都操碎了心。

在伯伯一家的历史也体现从七八十年代到目前的社会孩子们的起起伏伏,当时公社时期大家都享受着集体的福利,他们家人多福利好,那时我家是最“惨”的,每当节假日,大队的集体经济分发的福利bobomomo夫妻要嘛就是夫妻两个来要嘛就是让孩子们来送点他们节省的福利或用后门的关系申请购买点口粮来救济补贴我们家。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每逢农忙季节基本上都是他们家的孩儿们(按辈分叫哥哥姐姐)来支援的,我也没去过他们家支援一下,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一家的帮衬就没有现在的我们。

长大后在我的记忆中我的伯伯基本上就是从小海甚至张芝山等地去进一些土鸡土鸭、土鸡蛋、龙虾等受城里人畅销产品,还有就是从自己田地中产出的蔬菜粮食来营生。等到田地被征收后就基本从事收废品、做小贩的营当。直到九十大寿后在众多子女后辈的劝说下才“消停”下来,毕竟年纪这么大,再怎么说身体没事也不行,要知道在前几年还有迷路的情况,让大家好紧张。

作为他家的老大,村集体单位某事由于嘴甜会来事就给了一份干部的活,后来因为性质没及时调整,最终改制的时候被下岗,后继续辗转村里和村相关企业单位来维持家用。

老二是托关系在当时较好口碑的港口作工人,由于性格豪爽交接了一些血汗兄弟姐妹叽叽歪歪的混到现在。

老三也是托关系到当时好口碑的纺织厂内做了工,后因单位改制下岗在社会上辗转多年,目前在环卫处谋的一个小头目的岗位也算是风生水起据说已经干了好七八年了。

老大的女儿曾经是我们亲戚中的骄傲九十年代的大学生还是比较稀缺的,但苍天作弄在经济的大潮思想蛊惑下,下海经商最终血泪无归还被社会留下的“套路”欠下一大笔钱最终四处躲债。

老二的孩子也是个女儿,也是我们小百姓的一般活动轨迹,在读职业高中后就走向社会,在经历社会的历练后也做起了饮食业-饭店,经过几年打拼现在也算是成功人士。

老三的孩子是个男孩,高中毕业后就走上社会闯荡,几经辗转最终也走向了经商,和几个兄弟创办了一家烧鸡店,也许是市场这块的缺失让烧鸡一入市就受欢迎,于是生意就像开挂一样到现在。

客服热线:020-82299259
联系邮箱:dengni299@126.com


三弦琴婚姻信息咨询服务之三生之恋

苏ICP备2021041198号

苏公网安备 32060202000817号

江苏省互联网违法和有害不良信息举报中心:http://www.js12377.cn/